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全文]
iPhone 4S用家隨時遭貼身追蹤
獨眼新聞 紀曉風
時下不少人的手機都內置GPS功能,閒來會用來搵地方以至搵廁所,但更多人似乎忘記了,GPS絕對是一把雙刃劍,讓有心人有機會全天候掌握閣下行蹤。

有位紐約人早前一直懷疑妻子有外遇,終於在iPhone 4S推出後,立即替妻子的iPhone 4S安裝iOS 5的Find my friend程式,果然發現她走到懷疑是她情夫的家中過夜。

這位仁兄此後不單把這些證據交給律師,還匿名在Mac友論壇上四出傳揚,大概是要教其他跟自己一樣懷疑戴綠帽的同路中人,如何使用iPhone 4S照板煮碗,追蹤自己的不忠伴侶。

然而,今次事件也觸發如何保障GPS用家私隱的問題,皆因私家偵探或娛樂記者等若聘用黑客或電腦技術人員,在目標人物的手機安裝相關程式來取得其GPS數據,再透過寬頻網絡進行接近實時傳送,以此來跟蹤他人,是否犯法或侵犯私隱,似乎都應及早處理。

當然最可怕的是,若有政府情報人員暗中在閣下手機安裝這類GPS程式,恐怕連政治部人手都可以慳番,便能全天候掌握你的行蹤。看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以至負責監管執法機關運用秘密監察權力的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胡國興法官,最少都應該就此向公眾講講會如何跟進。

信報
忽然狂玩LINE忽然狂刪除 智能手機照吹「盲搶鹽」風
獨眼新聞 紀曉風
香港的潮流,有時確是快得嚇人。

單是上周中,老紀身邊朋友,人人facefook都上載一QR code,呼籲朋友在一個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s)LINE上互相結交。使用過的朋友紛紛大讚LINE,皆因日本智能手機apps猶如Skype(網上電話)及whatsapp(一種免費sms的apps)混合體,整個網絡更出現「棄whatsapp轉LINE」之風。據LINE官方統計,短短一周已有100萬人下載LINE程式。

怎料不及三四天,網上流傳LINE可能要收費,又流傳LINE的網絡保安相當差,很容易被盜取個人資料,更有言論指LINE的功能令人容易結識異性,隨時影響單身女士個人安全,云云;於是網絡上又紛紛出現教人「剷apps」的留言,「人人棄LINE」。情況有如半年前,香港幾乎人人都相信「食鹽擋輻射」的無稽之談而一窩蜂盲搶鹽一樣。只是想不到,當天嘲笑主婦老人家盲搶鹽的,今天也齊齊盲刪apps。

老紀有位同行老友,一向都是理性之徒,他昨天在facebook的狀態,也寫下向朋友的道歉之詞,大意是盲搶鹽時他沒有去,網上風行咖啡店優惠券時他也沒有參加,但自己日前也有傳開LINE有問題的傳聞,自己更「身先士卒」刪除有關程序,現在只好公告各位朋友其實可以重新安裝。老紀這位朋友其實只是茫茫網民中冰山一角,因為LINE的瘋狂程度,其實連盲搶鹽也不足論。

只是在本月初,香港不知為何突然興起LINE,不少港人爭相下載,掀起玩LINE熱潮。根據LINE官方宣稱,現時已有300萬人下載過LINE,然而熟悉網上潮流的老友報料,話其實上周,下載次數才200萬,即短短一周已有100萬人下載此apps,認真嚇人。

查有關程式是日本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用戶下載後可免費登記,更獲發一QR Code,其他用戶只須對準QR Code,便可增加朋友;朋友與朋友之間不但可通短訊,更可以電話交談,而其聊天(chat)功能更可容納100人同時交談,比早已在智能手機流行的whatsapp,功能更佳。但好景不常,LINE的潮流延續至上周初,一位聲稱是電盈職員的女士指LINE會視作sms收費,訊息自此在facebook瘋狂流傳,不少網友未經查證就相信,自己刪除LINE之餘,又提醒朋友也要刪除。有網民更言之鑿鑿指,連電視新聞都有相關報道,但老紀查過,其實並無此事。

日本主公司發稿闢謠

相關傳聞很快便不攻自破,因為除iPhone外,這程式在iPod Touch以至iPad甚至iPad wifi版都可使用,iPod Touch既不能插sim卡,iPad wifi版更毋須用sim卡,所以根本難以計算sms收費。有心水清的網友就指,其實大家一向用開免費實時通訊軟件,whatsapp也需要sms來啟動,所以使用這類程式時,確可能涉及使用sms權限,但絕非使用sms作主要通訊,更遑論要逐個sms收費。LINE的開發商Naver昨天就發新聞稿,指在註冊LINE戶口時的確認短訊是有可能收取費用,但亦僅限於那條確認短訊,其餘時間都不用支付任何短訊費用,只有用3G網絡時的數據費用。

Naver是日本公司,但其母公司查實是韓國最大搜尋引擎NHN,在韓國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七成,再加上NHN又擁有日本活力門公司(livedoor,是日本一網絡供應商)的網上業務,是故這類網絡服務的財團根本不志在用軟件搭上短訊營銷,因為隨時會把自已招牌搞垮。

至於另一指控,就是LINE的「Shake it!」功能會洩露用戶行蹤。Naver澄清指,只要沒有接受對方邀請,便不構成向陌生人洩露私隱。以老紀所知,LINE就如facebook加朋友一樣,要閣下確認,雙方才會做朋友。至於有些不認識的人希望在LINE上和閣下做朋友,這情況其實在facebook也會出現,真正問題在於保安設定,有網友向老紀教路,話其實程式中有項setting是「set ID to Public」,只要把它關上,就不會把自己暴露於網上世界。再不然,用戶在系統設定內把「定位服務」關掉,就更萬無一失。

其實,用戶洩露行蹤也好,常常收到不明來歷朋友的加入請求也好,老紀分析過有兩大成因,一是閣下可能因為職業需要,而把手機號碼留給他人(如老紀的手機號碼,大家要知道可能並不難),這就很易造成朋友邀請,這方面和whatsapp相像。所以具體解決方法便是登記LINE時,想清楚以哪個號碼來登記。

其次就是老紀早前講,因為LINE 只須用QR code便能新加朋友,所以其他和你本不相識的人,只要有閣下的QR code便可提出朋友邀請。老老實實,現時網上傳銷、什麼「在家創業系統」十分流行,單是應接這類「朋友邀請」,已經煩惱不已,所以老紀奉勸各位不要亂將QR Code貼出,否則只是自找煩惱。

這次「盲搶鹽」網絡版,令人值得反思,皆因傳聞主角不再是「無知」主婦,更不是「走難文化」捱過來的老一輩,信賴傳言以至把謠言瘋狂洗板的,幾乎都是七十、八十及九十後。事實上,如今「分享文化」強,facebook內share影片、消息、新聞及不同人的評論、狀態,都只是彈指之事,至於微博、Twitter等更加如追口水尾般快速轉載,這些行為的優點是快捷方便,幾秒之間消息已可傳遍半個香港,另一方面又沒有什麼責任可言。或許,下次大家看到某些傳言時,確應「停一停,諗一諗」。

keyman@hkej.com

信報